广东省人类精子库官网
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专家谈
专家谈

血瘀的流行病学研究

2024-05-18

血瘀证是瘀血内阻,以疼痛、肿块、出血、舌紫、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。血瘀是中医的重要理论之一,《黄帝内经》即对血瘀证有认识和描述,“血脉凝泣”“血凝泣”“恶血’留血”“虾血”脉不通”等描述血瘀证的论述。张仲景在《黄帝内经》的基础上提出了“瘀血”的病名,并系统阐述了“蓄血”“干血痨”等病证的中点。后世医家在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基础上继续丰富完善血瘀证理论,至清叶桂提出久病入络”和王清任倡导的“血瘀学说”进一步确立了血瘀证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。古代医家对血瘀证认识的逐步深入,为现代研究血瘀证提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临床经验。

随着现代研究方法手段的深入,血瘀证在疾病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,成为现代研究的热点。一项覆盖9省21市的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,血瘀体质占8.1%是五种主要病理体质之一,年龄亚组分析显示,三位,可见血瘀的影响范围之广泛。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,血瘀证在全身各器官、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,血瘀体质占比逐渐升高,60岁及以上人群中占9.38%,排在偏颇体质的第病中具有重要意义。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辨证研究发现,43.2%的患者存在血瘀证相关表现。一项针对高血压兼靶器官损害患者的中医辛证研究显示,患者中存在血瘀证表现的占54.3%,说明血瘀证在高血压患者中有其普遍性.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辩证研究显示血瘀证的发生率为37.06%,亚组分析显示血瘀证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之迁延而上升,并成为具普遍性的证候,发生率达52%。冠心病与血瘀证的密切关系早已被现代医家所认识,在一项近40年元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中显示,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型,占28.1%,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断增加的趋势。中风患者(脑血、脑梗死)的中医辨证研究显示,在发病急性期内血瘀证发生率为47.14%,随访调查显示,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瘀证发生率逐渐升高,2周后可达75.4%,血瘀证是脑血管病患者的主要证型。血瘀证在痴呆、肺纤维化、骨质疏松恶性肿瘤、萎缩性胃炎、乙肝等多种临床疾病中都具有重要意义。血瘀质是人群中高发的作颇体质,在老年人中明显增多,血瘀证是许多临床疾病的主要中医证型,血瘀的影响广泛。